医疗事故的等级是据患者的人身损害程度划分的,共分四级:
1、第一级是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重度残疾是重要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乃一级乙等。
2、第二级是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操作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它分甲、乙、丙、丁四等。概言之有器官缺失、缺损、畸形,功能丧失或有严重障碍。
3、第三级是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它共分五等。概言之,是器官的(部分)缺失、缺损、畸形,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4、第四级是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后果,通常为组织、器官轻度损伤,无功能障碍。
医疗事故等级不仅关系医疗事故是否构成,也是确定额的依据之一。应注意的是,卫生部制定的标准,只罗列了常见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的情形,它不是完全的。实践中,应据此标准,结合实际情况判定之。
1、医疗事故的分级直接涉及对患者的赔偿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49条规定:“医疗事故赔偿,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确定具体赔偿数额:
(1)医疗事故等级;
(2)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
(3)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与患者原有疾病状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2、医疗事故的分级还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事故的行政处理和监督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38条第2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自接到医疗机构的报告或者当事人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之日起7日内移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1)患者死亡;
(2)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3)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3、医疗事故的分级涉及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有关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罚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5条规定:“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本文内容已加载完,预计阅读时间过长
若问题相似且紧急,试试在线直接问律师